王敬智(政治大學)

       本次參與蹲點研習營一開始是出於工具性動機,田野調查需要蹲點研習營所提供的獎學金和住宿資源,因此二話不說就參加了,對於田調所需資源外的收穫其實沒有太多預期。但是這次研習營在兩個地方讓我印象深刻,一是課程安排,二是人員組成。

       本次的課程安排,從台灣的大陸政策、發展策略、美中台三角關係、中國政治與社會研究、研究設計、志工行動等等。陳德昇老師「越懂越不懂」的提醒,讓我自己瞭解,我必須跳脫原本熟悉的研究領域和範圍之外,多多吸收一些不甚熟悉的知識,才能破除原本研究可能產生的盲點。因此,綜觀這兩天的課程,凡是越我不熟悉的課程,越讓我印象越深刻。張顯耀副主委和童振源教授的兩黨大陸政策對話,讓我瞭解,雙方在「中華民國」的主張上是有可能形成對大陸問題的共識的。而徐小波教授和王振寰教授的演講雖然相隔一天,但雙方的論點卻有如隔空較勁的形成一場論辨,徐老師主張的是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應該越來越小,而王老師則認為,雖然發展型國家模式已經過時,但這不代表台灣這類的後進國家就不需要政府發揮經濟功能,因此他提出創新型國家取而代之。而王信賢教授的「中國社會與安定議題研究-理論與方法探討」研究設計與方法應用」和徐斯儉研究員的「中國地方治理:研究問題的提出」則加強了我對自己論文的思考。

       這次蹲點特殊的人員組成也讓我相當驚喜,和大陸同學相處的心得是,兩岸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並不大,因為語言和文化是相通的。當然,不可否認的,在某些方面雙方的差距是很大的,我覺得這些差距可能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是時間差,二是政治體制的不同。時間差指的是兩岸在發展階段上的落差,台灣人排隊的文化也是慢慢養成的,所以也許日後大陸人民在經濟成長到一定階段後,文化水準方面也會有所提升。而政治體制的差異可能是造成兩岸無法正常交往最大的原因。

       最後,在每次與大陸朋友接觸後,我就深深感覺在兩岸政策上開放交往的方向是對的,一方面大陸做為國內產業發展的市場跟腹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二方面時間並不一定是站在中共那邊的,因為這個政權並不受人民支持。因此與其交往,重點應該在於促進兩岸人民更加頻繁的交流與更深層的瞭解,擴大大陸人民對台瞭解及友善的基礎,就等於是為未來的兩岸交往增加籌碼。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