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淩斌(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很感謝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陳德昇老師與「中國區域發展暨治理論壇」主瓣的「2013兩岸暨國際學人研究獎助計畫」能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資助我赴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蹲點研究。時光飛逝,從2013年11月11日抵臺迄今,一個月的時間即將過去。儘管這已是我第三次赴台交流,卻仍然覺得收穫良多,感觸良多。臨別之際,匯成以下的隻言片語,權作一份簡單的蹲點心得呈現給主辦單位。

  通過這次蹲點研究,我在科研方面收穫頗豐。一個月來,我根據自己申請的「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現狀、成因與重構路徑研究」這一研究課題廣泛搜集資料,除了充分運用便利的網路資源搜集了許多網絡資料(包括電子期刊、博碩士學位論文電子全文、民調數據),還先後到館藏豐富的政治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等地查閱並複印了大量文獻資料(包括專著、期刊論文、博碩士學位論文與研究報告),同時還購買了不少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專著。與此同時,我還拜訪了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淡江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幾位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就我的研究主題以及兩岸關係的熱門議題向他們請教,他們耐心地指導與建議給我的研究工作帶來極大的幫助。此外,我還參訪了政治大學選研中心和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向相關人員請教島內民調的相關問題,並搜集到一些重要的民調數據。通過資料搜集和參訪,讓我對台灣學界對「國家認同」問題的研究現狀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瞭解,也為我的後續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搜集資料、開展研究工作之餘,我還報名參加了幾場兩岸關係和政治學領域的學術研討會,並將作為論文評論人參加「海峽兩岸政經發展與社會轉型比較:公民社會與治理轉型」研討會。通過參與學術研討會,我不但能親自聆聽眾多知名學者的精彩報告,充分感受會場上激烈的思想碰撞,還能直接接觸到兩岸的學術前沿,瞭解學術界的最新成果,更有機會結識一些兩岸關係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真正可以說是收穫頗豐,對自己未來的學術生涯亦將會有很大幫助。

  在台期間,臺灣民眾的善良、熱情、文明禮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無論是接待我們的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的老師與幾位助理,還是在街頭巷尾所接觸的臺灣民眾,他們的真誠和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時刻縈繞在耳畔的、「您好」、「謝謝」和 「對不起」,讓我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有所改變,無論在何時何地,我都能深切感受到臺灣民眾的熱情以及對我們的友好態度。到商店購物,到餐廳吃飯,到景點參觀,總會遇到不同行業的人們非常熱情而周到的服務。可以說,儘管我已不是第一次來台交流,但每一次我都會被台灣社會的和諧、文明與濃濃的人情味所觸動,而這也是我最喜愛台灣的地方,也正是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大陸最應該向台灣學習之處。

  此外,台灣之美還在於細節,臺灣人講究細節完美,追求生活品質,注重環境保護,提倡享受生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如臺北的環保就做得相當好,嚴格實行垃圾分類,指定專門的垃圾袋,每天定時定點統一由垃圾車來收,亂丟垃圾一定會被罰款,這樣不但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也減少了垃圾數量,改善了生態環境,其成功經驗很值得大陸許多遭遇「垃圾圍城」的大城市學習與借鑒。又如,政治大學美麗而潔淨的校園,豐富的文體活動設施,環境優美的圖書館,極為人性化的校園管理,寬鬆自由的學術氛圍,提供給莘莘學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台灣高等教育的發達。更難能可貴的是,儘管近年來台灣經濟不景氣,朝野藍綠對立,但政治上的紛擾似乎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影響不大,儘管百姓對執政者也頗多怨言,但就我所見所聞,台灣社會還是比較和諧與安寧的,普通民眾的日子過得依然不錯。而且根據我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物價水準保持得還比較穩定,尤其是涉及民生的生活必需品的漲幅其實並不高,可見台灣當局在控制通貨膨脹方面還是卓有成效的,其成功經驗或許值得近年來面臨巨大通貨膨脹壓力的大陸政府學習與借鑒。通過在台灣的生活體驗,我也感受到兩岸在社會制度、價值取向、人文素質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台灣固然有許多值得大陸好好學習之處,但大陸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也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發展經驗可供台灣借鑒。我認為,未來兩岸唯有通過不斷地交流合作,相互取長補短,求同化異,才能最終實現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總而言之,一個月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我來說,能夠再次來台訪學,並在做好科研工作之餘深入體驗普通民眾的生活,加深對臺灣社會的瞭解與認識,仍然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對我今後從事的對台研究工作大有裨益。期待今後能有更多機會來台交流,多走走,多看看,多接觸,多瞭解台灣社會,多交台灣朋友,在提升自己的學術水準和科研能力之餘,為兩岸交流多做貢獻,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Back